LEYU乐鱼全站

本页面所称检测数据仅为该装置在特定试验条件下达到的试验结果,
本装置安装于具体产品中的数据请参考具体产品的检测报告。

纳诺怡发生器的发展历程

背景

纳诺怡的由来

1997 年,Panasonic 研究人员为前国际贸易和工业部进行一项有关生活环境空气净化的工作时,对纳诺怡生成技术产生兴趣。他们想知道微小的水颗粒是否可以为净化空气提供一个全新的方案。2001 年,由两名研究人员成立的团队开始了这项工作。

这是一项全新的技术,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该团队需要从零开始,包括开发验证方法和评估技术,但研究的核心“放电现象”是最难以控制的。这项工作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并没有取得结果,甚至还差点被放弃了。但是,当时的研究主管决意坚持下去,他说:“让我们再坚持一年!”Panasonic 秉持着对科技的热爱挽救了该项目。最终,在 2003 年,研究小组成功创造了可净化空气的纳米级水颗粒,纳诺怡技术诞生了。

持续挑战改善空气质量

迄今,纳诺怡技术创新工作仍在持续进行。其中一个研究重点是:验证了抑制对人体有害的病原微生物(细菌、霉菌和病毒)和过敏原以及 PM 2.5 颗粒分解的效果。

例如,2009 年,在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帮助下,Panasonic 展示了纳诺怡对抑制禽流感和新型流感病毒的作用。2012 年,我们与德国一家独立的检测机构合作,进行了病毒筛选测试,证明了该技术对抑制四种类型的病毒(包膜和无包膜)、(DNA 类型和 RNA 类型)的有效性。因此,我们公布了纳诺怡有望抑制新型未知病毒的资讯。基于纳诺怡作用原理、其具有广泛的病毒抑制功效,并且其功效得到验证。这一验证,具有里程碑意义。

此外,我们的另一个研究重点,是通过增加产生自由基的浓度而进一步提高纳诺怡的作用。日益增长的与空气质量相关的风险,Panasonic 正推进研发更先进设备的工作中。(为了应付当今世界所面临与空气质量相关的风险日益增长,Panasonic 正推动更先进的设备研究以应对此项问题。)

改善空气质量的需求是无国界的。Panasonic 将继续发掘纳诺怡的潜力,运用技来改善空气质量并为全球人们的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发展简史

1997

开始研究生活环境中的空气净化

2001

开始开发纳诺怡技术

2002

开始进行产生纳诺怡试制样品的测试

2003

研发出生成纳诺怡装置(注水型)

2005

研发出生成纳诺怡装置(珀尔帖型)

2008

开始开发生成纳诺怡的下一代高反应性设备

2009

  • 验证对病毒和细菌的抑制作用以及农药残留的减少

    验证对粘附和空中传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噬菌体 Φχ174 病毒的抑制作用

    验证对猪源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

2010

验证了一年左右发现的花粉中蛋白质的变性

2011

  • 研发出生成更多羟基自由基的更小的装置(第四代帕尔贴型)

    验证对霉菌抑制效果

2012

通过病毒清除测试验证了对病毒的抑制作用

验证对宠物相关过敏原、细菌、霉菌和病毒的抑制作用

2014

  • 验证 PM 2.5 成分的分解和对附着在黄沙上的霉菌的抑制作用

2016

完成产生纳诺怡X装置

对所有“View 39”吸入型过敏原具有抑制作用,这些物质已证实是引起过敏性疾病的主要诱因

纳诺怡X是什么?

2016 年,Panasonic 增强了纳诺怡装置的排放组件(每秒产生 4800 亿个羟基自由基*¹),成功地创造了纳诺怡X装置(每秒产生 4.8 万亿羟基自由基*²)生成 10 倍*³ 羟基自由基,臭氧生成量保持不变。

纳诺怡

纳诺怡X

离子

插图

方法

排放系统

静电雾化(电晕排放)

静电雾化(多引线排放)

冷凝法

珀尔帖法

基本特征

电荷

 负

大小 (尺寸)

5 至 20 纳米

羟基自由基

4800 亿/秒

4.8 万亿/秒

离子寿命

约 600 秒

水分
(相对于一般负离子)

约 1,000 倍

特点

弱酸性

产生原理

纳诺怡生成器冷却并冷凝空气中的水。对收集的水施加高压,以产生纳诺怡。

在纳诺怡生成器中,自由基以放射状分散体的形式排出。另一方面,纳诺怡X生成器通过在一个点上放电产生广泛的等离子体区,产生 10 倍*3羟基自由基。

放电状态

*¹ 2010 年 9 月通过 ESR 方法测量纳诺怡生成器。(Panasonic 研究)

*² 2016 年 9 月通过 ESR 方法测试纳诺怡X生成器。(Panasonic 研究)

*³ 比较纳诺怡生成器(每秒 4800 亿个粒子)与纳诺怡X生成器(每秒 4.8 万亿个粒子)。通过 ESR 方法进行测量。(Panasonic 研究)